36氪专访 | 易路总裁缪青:HR软件外企巨头退出,余下的市场空白怎么填?

2020-09-27

缪青(Max)的职业生涯在过去两个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 

作为前 Kronos 大中华区总经理,缪青和 Kronos 的中国员工,在2020年7月迎来了公司“很遗憾,我们决定撤出中国”的决定。

 

Kronos 是那种典型的细分领域独角兽,它成立于 1977 年,做的是全球劳动力管理软件,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套排班系统,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都在用 Kronos 来分配员工。

 

Kronos做得事情可不是每天打打卡那么简单,如何把十几万员工在恰当的时间调配至合适的岗位,从而帮助企业省钱提效,当中的经验壁垒是 Kronos 花费数十年建立起来的,凭借这套系统,Kronos 在2019年的营收达15 亿美元,市值上百亿美元。

 

对于缪青来说,Kronos 撤出中国是极为遗憾的。中国是 Kronos 进入的第一个非英语国家,自2007 年成立分公司以来,已经累计了海尔、vivo、万达、圆通等 400 个客户,但由于Kronos 眼下主推的 SaaS 产品“Workforce Dimensions”是基于谷歌云搭建,而“眼下根本看不到谷歌云进入中国的希望”,这大大阻碍了Kronos 在中国发展的脚步。

 

随着 Kronos 撤出中国,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国内其他 HCM(人力资本管理) 玩家的头上。

 

在HCM领域的外资厂商中,除了Kronos 以外,在国内开展业务的还有 SAP 旗下SuccessFactors 与 Oracle 旗下的PeopleSoft,而 Kronos的退出,无疑对外资厂商来说,是一个不太乐观的信号。

 

“Kronos 退出对客户来说影响很大,特别是现在的国际形势下,很多客户担心采购了外企软件后,外企退出了。”一位 To B 行业人士对 36 氪分析称。

 

玩家少了,但客户需求并不少,HR 领域的外资退潮,给国内厂商腾出了市场空间。

 

在 Kronos退出中国后,缪青于 8 月初加入了国内另一家HCM厂商“易路人力资源科技”,担任联合创始人兼总裁。易路成立于 2004 年,今年 7 月刚刚拿下了2 亿元 C3 轮融资,C轮累计融资超过6亿元,背后的股东包括华兴新经济基金、高瓴、SIG、钟鼎资本等。

 

为什么选择易路?缪青告诉 36 氪,这与国内各个 HR 厂商选择的切入点有关。

 

纵观国内的 HR 赛道,老牌厂商包括用友、金蝶都有相应的 HR 业务,细分领域也有北森、盖雅工场等小巨头,新兴企业也有薪人薪事、Moka 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,但各家的切入点均有差异,其中,北森以“员工测评”起家,盖雅工场则定位在“劳动力管理”,而易路切入的则是复杂薪酬管理。

 

在缪青看来,易路切入的“薪酬管理”实则是 HCM 体系的核心。“薪酬体系架构由企业组织决定,你要招什么样的人,应该有怎样的绩效考核,都和薪酬体系穿在一起,这是HCM 最核心的部分。”缪青对 36 氪说。

 

这个逻辑在美国对标的两家 HR 领域巨头上也行得通,切入财务模块的 Workday 市值一度飙升至 500亿美金,几乎是做劳动力管理的 Kronos 市值的一倍。

 

在 Kronos 履职近十年的缪青在劳动力管理赛道有足够的发言权,如何理解劳动力管理?“就是把正确的人,在正确的时间,放在正确的位置上。”缪青说到。

 

把这句话放在动辄几万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,需要一个庞大的精密系统来保证调度,缪青以某乐园场景的员工排班为例:“比如时间维度,我们会以15 分钟为刻度,早晨 8:00-8:15 的闸口配多少员工,午饭该配备多少服务员,都要根据客流量对应排班;还有天气,35 度以上/以下的客流量是不一样的,下雨/不下雨的客流也是不一样的……”

 

“这牵扯大量行业的 Know-How,系统的复杂度非常深,而且是跨界的,既包括时间考勤管理,也有排班、绩效计算,还需要去预测并做到智能排班。”缪青对 36 氪说,“Kronos 做了四十年,才把这件事做好。”

 

除了劳动力管理软件本身的系统难点以外,客户认知的推动,则是另一个挑战。

 

如果只是单纯的员工排班、考勤,一般属于企业 HR 部门,但一旦涉及诸如“根据客流量匹配劳动力”,就变成了运营部门的指标,这就会导致“劳动力管理”这套理念在客户内部的推广难度变得更大,它需要企业最高决策层具备较高的管理意识,同时兼具组织的成熟度,换句话说,“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劳动力管理。”

 

这也是从劳动力管理厂商 Kronos 离开后,缪青选择加入以薪酬管理为核心业务的“易路”的原因。相比而言,劳动力管理对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有着更高要求,因此更难规模化,但薪酬计算则是企业的刚需,在客户内部也有着明确的职责归属,市场前景更大。

 

与劳动力管理类似的是,薪酬计算软件的壁垒也来自时间与经验。

 

此前 36 氪作者徐宁曾介绍过薪酬管理系统的难点,拿易路提供的薪酬计算系统来说,当中涉及二三十种维度,例如:“一名咖啡店员工平时在写字楼当店长,周末可要去商场帮忙,工作地点变了,工资计算也不一样;又比如,咖啡店搞促销期间,卖出卡布奇诺和摩卡的提成比例不一样”……

 

也就是说,薪酬计算涉及二三十种维度,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不一样,同一行业里不同公司也差异较大,所以需要极强的产品壁垒与服务能力,才能撬动客户买单。

 

HR 领域厂商竞争愈发激烈,对于老牌薪酬管理厂商易路来说,缪青加入后,除了能给易路带去劳动力管理方面的业务加成,还会进一步规范易路整体的产品、服务体系。这与易路所布局的在薪酬体系基础上,进行新的市场定位一致。

 

切入核心薪酬,这个动作也几乎成为眼下 HR 领域各个公司的共识,北森在近年来推出“coreHR”体系产品,逐渐从测评业务横向扩展至薪酬体系;今年3 月,盖雅工场宣布收购蓝灯人力,称此举是为了完善“灵活用工薪酬结算的全劳动力供应链闭环”。

 

缪青告诉36氪,易路在2020年进行了不止于薪酬的品牌升级,从专注于薪酬管理的定位,转向以薪酬为核心,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科技与服务平台的定位。

 

“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,易路已经从0做到了1, 我是来和团队一起,想办法把易路做到从 1 到 10。”缪青对 36 氪说。

 

原创文章,作者:苏建勋。


在线咨询

电话咨询

400-825-1616

预约演示

个税助理

扫码互动